文|祁言股票线上配资
前言
作为人口大国,我国人口数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,但人口结构的复杂程度,远超我们想象,随着“老龄化”的浪潮席卷而来,我国人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。
一些敏锐的专家已经发出了警示,预言一场史无前例的人口死亡高峰即将到来,这并非危言耸听,近几年的数据已经露出了端倪,年度死亡人数的指针,一直在持续上扬。
在2022年的时候,有1041万人走到了生命的终点,到了2023年就增加到了1110万,那2024年又有多少人去世呢?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?
展开剩余87%人口死亡高峰的背后
尽管我们的人口基数依旧庞大,但这些冰冷数字背后透露出的趋势,却让人无法再保持乐观,一场深刻的人口结构变迁,已经拉开了序幕。
眼下死亡人数的增加,并非凭空而来,追根溯源,背后是核心因素在驱动,其中最重要的,就是历史留下的深刻烙印——那些曾经汹涌的“婴儿潮”。
回望新中国成立之初,社会百废待兴,一旦恢复稳定,便迎来了第一次人口出生的小高潮,那是一个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年代,无数新生命呱呱坠地。
紧接着,1959年至1961年,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让出生人口曲线短暂下探,那个时代能吃饱饭就已经是不容易了,家家户户谁还能养得起孩子呢?
然而,一旦困境结束,被压抑的生育意愿便如开闸泄洪般释放,就这样,我国迎来了史上最波澜壮壮阔的第二次出生高峰,新生儿数量曾长期稳定在每年2500万以上。
历史的指针拨到今天,那些在“婴儿潮”中诞生的人,如今在哪里?答案是,他们中的绝大多数,都已步入了老年,按照年龄推算,第一次“婴儿潮”出生的人已经75岁了。
1963年那波高峰期出生的人,现在也大约63岁了,说到这里,就得提一下我们现在医疗技术的发达,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了,这两个因素和老龄化也有很大关系。
要知道,在1949年的时候,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还不足35岁,而到了2023年,这个数字已经飙升至78.6岁,这意味着过去,大多数人都能平安长大,顺利活到老年。
生命的终点被大大推迟了,死亡事件不再零散地分布在各个年龄段,而是更多地被集中到了高龄阶段,这是一个文明的进步,但也客观上为今天的死亡高峰埋下了伏笔。
当年“婴儿潮”出生的孩子,如今已经成为了白发苍苍的老人,年龄最小的也都60多岁了,而他们正是构成当前和未来几十年死亡人口的主体。
新生儿人口下降
专家们做过推演,预计到2040年,1963年出生的那批庞大的人群将达到78岁左右,这是一个生命风险显著增加的年龄,而现实是,老龄化的进程比想象中更快。
2023年的数据显示,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突破了3.1亿,占到总人口的22%,这个庞大的基数,决定了即便死亡率维持在正常水平,死亡总人数也必然会逐年走高。
老龄化浪潮汹涌而来,而另一边的数据却显得异常冷清,而这也让人口问题变得更加棘手,除了死亡高峰的压力,新生儿数量的持续下滑同样严峻。
近年来的数据清晰地画出了一条下行曲线,2021年,我们迎来了1062万新生儿,到了2022年,我国新生儿数量直接跌破千万大关,降至956万。
2023年,更是进一步探底,只有902万新生命到来,直到2024年的时候,我国新生儿数量出现了一次回升,达到了954万,这或许与民间偏爱“龙宝宝”的“龙年效应”有关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这种文化因素并不是解决新生儿数量下降的真正“解药”,只能带来短暂的数据波动。
去世人数逐渐增多,新生儿数量却在减少,这种“出少入多”的局面,使得总人口规模在2021年的14.13亿之后,接连下滑至2022年的14.12亿和2023年的14.1亿。
不仅如此,我国死亡率从2022年的7.37‰升至2023年的7.87‰,人口自然增长率更是连续两年亮起了红灯,呈现负值,这已经是给我们敲响警钟了。
人口死亡高峰会持续多久?
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了?答案很现实,不断加码的社会压力,让许多人自顾不暇,教育、医疗、住房,这三座沉甸甸的“大山”,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。
抚养一个孩子所需要付出的巨大责任和经济成本,让太多年轻人望而却步,当一部分年轻人连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都感到吃力时,生育自然就成了一个遥远而奢侈的选项。
面对未来,我们不能毫无准备,专家预测,中国年度死亡人口的峰值大约会出现在2061年,届时,每年离开这个世界的人数可能会达到惊人的1900万,几乎是当前水平的1.7倍。
这个峰值的出现,与1963年那次出生高峰队列届时步入百岁左右的生命周期终点密切相关,从2024年到21世纪末,一个更为宏大的数字是,中国预计将累计经历12.3亿人口的死亡。
我们正处在这个死亡高峰来临前的“爬坡期”,2061年之后,随着1990年代以后出生人口持续走低的队列逐渐成为老年人口主体,年度死亡人数预计才会开始缓缓下降。
而这种人口现象并非中国独有,每个经历过婴儿潮的国家,也都曾或正在经历类似的阶段,从某种意义上说,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,医疗进步、寿命延长后必然会附带的“副产品”。
结语
人口死亡高峰,听起来令人不安,但它更应该被理解为一种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现象,而非一场需要恐慌的危机,这背后是几代人用自己的生命历程,书写的一部国家人口变迁的史诗。
一个真正成熟的社会,应该能够从容地看待生命的完整过程,从出生、成长到衰老、离去。
我们应当将人口老龄化和随之而来的死亡人数增加,看作是现代文明所取得的伟大成就,而不是一个沉重的负担。
发布于:重庆市联丰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