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一位朋友在饭桌上跟我聊起他的“养老焦虑”。他说自己今年刚满45岁,在一家国企上班,收入还算稳定,但一想到退休后的生活炒股配资开平台,就总觉得心里没底。我们一边吃饭一边掰着手指头算了笔账,结果越算越心惊——按他目前的储蓄和社保缴纳情况,到60岁退休时,他每个月能拿到的养老金大概只有3000多元。
这还不够他现在一个月的开销。
听到这个数字,我俩都沉默了。一个45岁、事业有成的人,竟然在养老问题上如此被动,这不是个例,而是很多中年人正在面对的真实困境。
一、你以为退休金够用?现实可能很残酷
很多人以为,只要按时缴纳社保,退休之后就能过上安稳日子。但实际上,养老金的替代率(即退休后收入与退休前工资的比例)正逐年下降。根据人社部发布的数据,全国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已经从20年前的70%左右,下降到了如今的40%—50%。
也就是说,如果你在职时月薪是1万元,退休后能拿到的养老金可能不到5000元。而与此同时,医疗支出、生活成本却在不断上涨。
更关键的是,养老金的计算方式看似公平,实则对普通人并不友好。以北京市为例,2024年社会平均工资为1.1万元,缴费年限30年,每月养老金大约在4000元左右。但如果是在三四线城市,这个数字还会更低。
换句话说,如果你没有额外的积蓄或理财手段,光靠基本养老金,很难维持体面的退休生活。
二、45岁开始准备,还来得及吗?
很多人觉得养老是老年人才该考虑的事,其实不然。45岁,正是人生承上启下的阶段,上有老下有小,工作压力大,财务负担重。但也是为未来做规划的关键窗口期。
我们不妨再来看一组数据:炒股配资开平台
人均预期寿命: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,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超过78岁;
退休年龄:目前男性60岁,女性干部55岁、女工人50岁;
退休后生活年限:平均18—25年;
理想养老生活水平:至少达到在职收入的70%以上。
这意味着,一个人从60岁退休到80岁,至少需要准备20年的开支。假设你希望退休后每月有8000元的生活费,那20年就是近200万元的总需求。而如果只靠基本养老金,差距可能高达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。
所以,当你45岁时才发现自己几乎没有为养老做任何准备,真的会慌。
三、养老不是选择题,而是必答题
过去几十年,中国人的养老主要依赖“三个支柱”:政府兜底的基本养老保险、单位补充的企业年金/职业年金、个人商业养老保险。但现实是,绝大多数人只依靠第一支柱,也就是基本养老保险。
第二支柱覆盖面窄,企业年金目前仅覆盖约3000万人,不足就业人口的5%;第三支柱起步较晚,虽然近年来政策鼓励发展个人养老金账户,但公众认知度低、参与意愿不强。
这就导致了一个尴尬的局面:人们把养老当成“以后再说”的事,等到真正临近退休,才发现一切都来不及了。
四、如何补上这30万的缺口?
好消息是,45岁开始规划养老,还不算太晚。关键是要科学规划,合理配置资源。
1,提高社保缴费基数。很多人为了眼前多拿点工资,选择最低档缴费,殊不知这样会直接影响未来的养老金水平。建议有能力的人尽量按照实际工资缴费,甚至可以考虑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,延长缴费年限。
2,尽早布局个人养老金账户。2022年起,我国正式启动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,每人每年最多可存1.2万元,享受税收优惠。虽然目前收益率不高,但胜在稳健,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中年人。
3,配置商业保险作为补充。年金险、增额终身寿等产品可以在退休后提供稳定的现金流。虽然不能一夜暴富,但能有效缓解长寿带来的经济压力。
4,适当进行资产配置。如果有一定投资经验,可以将部分资金用于基金、债券等稳健型理财工具,长期来看,年化收益保持在4%—6%是可以实现的。
养老是一场持久战,早做准备才能安心
45岁,是人生的黄金时期,也是最不该忽视养老的年纪。你可能还在为房贷、孩子教育奔波,但别忘了,未来的你,也需要现在的你来守护。
不要等到体检报告亮起红灯、体力跟不上节奏时才想起养老的问题。那时候,后悔也来不及了。
别让你辛苦打拼的一生,在退休后变得捉襟见肘。算清楚这笔账,早点行动起来,才能真正拥有一个安心的老年生活。
毕竟,谁都不想老了之后炒股配资开平台,还要为钱发愁。
联丰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